日期:2025-07-10 15:38:51来源:www.51kubo.com
芒种在6月5日到7日之间,是夏天最忙的时候。这时候北方要收麦子,南方要插秧,棉花玉米这些春播作物也到了关键生长期。天气又热雨水又多,长江一带开始下梅雨,黄淮和西南地区也经常下雨。这样的天气对庄稼生长特别有利,光照足、温度高、雨水多、空气好,正是农民伯伯们最忙的"三夏"时节。
1. 夏玉米:芒种后十天内种植夏玉米是北方农户的普遍选择,尤其在小麦收获后的空闲土地上,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。玉米耐密植,采用“窄行40厘米+宽行80厘米”的密植技术,配合滴灌带精准水肥管理,亩产可提升约200公斤。玉米与大豆套种(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)能减少氮肥使用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2. 水稻:南方地区需抓紧插播晚稻,农谚“芒种插秧谷满尖,夏至插的结半边”强调适时插秧对产量的关键影响。机械化插秧效率可达人工的50倍,无人机飞防技术还能快速完成虫害防治。盐碱地改良区(如浙江瑞安)还可种植耐盐碱的海水稻,亩产可达400公斤。
3. 大豆:芒种是夏大豆的适播期,农谚“芒种黄豆夏至秧”提示其种植时效性。选择耐荫品种与玉米套种,或单作于排水良好的沙壤土,播种前施足有机肥,结荚期追施磷钾肥可提高产量。
1. 红薯:黄河沿岸的砂质土壤特别适合红薯种植,芒种前移栽能确保薯块充分膨大,10月下旬收获。若延迟至夏至移栽,则可能仅收获细小根须。红薯种植后田间管理简单,且能改良土壤肥力,为后续小麦种植创造条件。
2. 芝麻:作为高价值油料作物,芝麻需在晴天种植并施足有机肥。割麦后的旱地种植芝麻可兼顾家庭需求与增收,其生长周期短,市场销路稳定。
3. 棉花:长江以南地区需选择向阳田块,注重排水防涝和害虫防治(如棉蚜、红蜘蛛)。追施有机肥、定期松土可促进结桃,提高纤维质量。
1. 秋黄瓜与豇豆:两者均喜温耐热,宜高垄栽培并覆盖地膜保墒。豇豆行距70厘米、穴距40厘米可避免郁闭导致的落花落荚;黄瓜结瓜期需勤浇水,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早衰。
2. 空心菜与苋菜:生长速度快,播种前浸泡种子12小时促进发芽,生长期勤施速效氮肥(如尿素),一个月即可采收。夏季需注意遮阳防叶片灼伤。
3. 辣椒:选择抗旱品种如河北羊角椒,育苗期是关键。定植后需“打杈”整枝,小水勤浇避免涝害,配合磷钾复合肥提升果实品质。
1. 机械化与智能化:采用无人机飞防(如重庆涪陵区水稻田)可日均完成200亩虫害防治,效率是人工的10倍;山东推广的气力式播种机实现玉米精量播种与滴灌同步,减少人工成本。
2. 水肥一体化:玉米密植技术结合滴灌带分次供水肥,棉花与辣椒等作物需在花期追施有机肥,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根系腐烂。
3. 病虫害防治:玉米需防二点委夜蛾和茎腐病,棉花重点防治盲蝽类害虫。生物防治(如赤眼蜂)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可减少抗药性。
农谚“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”强调播种的时效窗口,如芝麻芒种播种可“满身结荚”,夏至播种则仅“头顶开花”。“收麦如救火,龙口把粮夺”提示小麦抢收需避开连阴雨,防止穗上发芽霉变。现代农技虽提升效率,但传统智慧仍指导农人把握“适地适时”原则,如皖南“安苗”祭祀祈丰收,贵州侗族“打泥巴仗”节寓农于乐。
芒种时节的农作物选择需结合地域气候与市场需求:北方以玉米、大豆为主,南方侧重水稻与经济作物;耐热蔬菜如秋黄瓜、空心菜可快速增收。通过品种优化(如耐密玉米、耐荫大豆)、技术赋能(机械化、滴灌)和生态管理(套种、生物防治),既能实现高产,又能降低劳动强度。正如范成大诗云“良苦吴农田下湿,年年披絮插秧寒”,农事虽忙,却因科技与传统的融合而更显从容。
最终,芒种不仅是农时的节点,更蕴含“有种才有收”的人生哲理。在土地与汗水的交织中,每一份耕耘都将随仲夏的阳光,结出饱满的果实。
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权或涉及违法,请联系我们删除,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51kubo.com/minsu/1752133131.html
Copyright 2012-2022 www.51kubo.com 【酷博网】 版权所有 | 鄂ICP备15013748号-14
声明: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与本站联系,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,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52920268@qq.com